中国的一项调研指出,体温测量和注射方式的不当操作,在临床实际中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风险。在此次调研中,近四成患者表示曾遭遇过不当的测量结果和注射经历,呼吁医生能够提高医疗操作的规范性。
正确测量体温的重要性
量体温是日常医疗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,然而,许多人对于体温的测量仍存在一定误区。根据《中华医学杂志》的一项研究,口腔、腋下和直肠的测量方式实际上对体温结果的影响各不相同。例如,直肠温度可比口腔温度高出0.5至1摄氏度,这在发热检测中可能导致误判。同样,腋下的测量则通常会低于实际体温约0.5摄氏度。然而,许多人习惯于使用腋下进行自测,进而可能错过了早期感冒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迹象。
网友评价中也纷纷提到,大家都有过不准确测量体温的经历,有人反映外出时总用腋下测量,因为“方便”,结果却总把自己误认为健康。因此,医生在告知患者的同时,也应该强调正确的测量方式,以确保更准确的健康评估。同时,在家中配置一个高质量的体温计,并且学会不同测量方式的适应场合,将有助于更好地监控自身健康。
注射方式的科学性
注射是医疗中常见的操作,然而,不正确的注射方式会给患者造成疼痛甚至更严重的后果。根据《护理研究》的安全操作指南,注射前对注射部位的确认及消毒至关重要。比如,许多患者对肌肉注射感到恐惧,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注射部位的了解。某些护理人员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进行注射,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更大的痛苦。
一位网友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提到:“第一次去打针时,护士态度很好,动作却很粗暴,让我又紧张又疼。”这一情况的出现,反映出在医疗过程中专业技能的重要性。医生和护士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,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外,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,同时温柔地进行心理疏导,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的恐惧感,改善就医体验。
相关问题及解答
为何体温测量方法会影响健康监测的准确性?
测量体温的方法会因部位不同而导致体温读数有所偏差。例如,腋下温度通常最低,而直肠测量则提供最精确的数据。了解这些差异,将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健康监测策略,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。
在打针时,医生如何判断最佳注射部位?
在进行注射时,医生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体型选择最适合的注射部位。例如,某些药物适合肌肉注射,而有些则需进行皮下注射。医生通常会根据药物的吸收速度、肌肉厚度以及注射部位的舒适度来做出判断,提高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。
如何选择合适的体温计?
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应考虑准确度、使用便利性与适用场合。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电子体温计、红外线耳温计等。电子体温计因其多样的测量方式和快速的读数,受到许多家庭的喜爱。而红外线耳温计则适合婴幼儿,因为其快速无创,不干扰孩子情绪。
正确的体温测量和注射方式不仅关乎个人健康,也反映了医疗行业服务的水平。因此,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在这方面多加重视与学习。
《趴着量体温打针陆沉,医生提醒:正确测量体温和注射方式对健康至关重要》